近年来,随着广州东进战略一路高歌猛进,增城和泛区域辐射的大量购物潜力与商业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,迎来了爆发期。但体量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并不是发展城市商业的唯一方式,据英国咨询公司莱坊国际的《社区商业生存之道》报告显示,随着新一轮城镇化发展,中国每年都将有1200万~1400万人口进入城市,未来1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66%~67%,中国将形成2万个以上的新社区,社区商业以其便利、快捷及近距离的属性,为居民提供足不出户解决衣食住行需求的体验崛起。随着增城大盘交付与入住,餐饮、便利店、服装店等社区商业成为满足居民衣食住行消费的便捷选择,为城市商业增添了“生活感”“烟火气”的同时,也成为传统商业项目外的热门发展方向,吸引企业发展社区商业,如万科布局“万科里”、保利发展“若比邻”等。
■新快报记者陈思陶
1
大型购物中心求变,社区商业崛起
作为“千年商都”,广州的商业模式随时代不断发展。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,人民南路、十三行作为当时消费者经常出没的中心地段,商业形态以临街商铺、专业市场为主;在1995年,上下九成为“中国第一条开通的商业步行街”,与随后开通的北京路步行街成为知名商业集散地;1996年,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广州天河城出现,使步行街、百货等商业形态转向新一代“盒子式”购物中心;2000年以后,正佳广场、万菱汇、太古汇、天环广场等购物中心陆续亮相;而今随着广州城市发展,城市级核心商圈向外扩散,局部区域型、社区型商业不断发展,如金地荔湖城20万平方米配套商业圈,汇聚一站式购物、娱乐、餐饮、休闲需求。
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,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。广州同誉行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、挂绿广场前副总经理胡广华指出,商业的本质是源于人口,成于需求。一方面,“逛街”是市民生活消费的一大主题,也是一种消费习惯,大型购物中心以其“业态平衡”的特征,满足不同层次、不同年龄的消费者需求;同时不断地创造多种的节日消费活动,商场美陈和室内造景不断更新换代,以迎合消费者口味变化。另一方面,随着居民消费层次和电商数据化的不断发展,在“懒人经济”时代催生了家门口的商业刚需,居民逐渐选择在家门口购物消费,而非和其他人一起挤超市、逛百货、排队等待埋单,社区商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竞争也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阵地。
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,从土地出让有关政策规定出发,大型住宅项目需有相关设置商业配套。从目前逐步交楼和逐步实施社区商业的情况来看,社区内的商业配套处在起步阶段,一种形态是相对比较“封闭”的,主流消费人群是小区住客;一种形态是除了满足小区内的居民消费,还面向整个区域,它们满足区域内居民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商业消费,也为消费升级奠定基础。
2
区域商业布局不均衡,满足基础消费需求
据广州市增城区商务局《广州市增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显示,增城将规划打造“三心三带、点面网络”商业空间结构。其中,“点面网络”即分散布局在全区域的市区级、街镇级、社区级商业中心,与公共中心、交通节点、文化、旅游、居住等功能区融合布局,形成网络互联的空间体系,作为增城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的商业商务服务支撑。
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指出,增城目前已有的商业设施、商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塘和荔城两个区域,以新塘和荔城两个区域为核心率先发展,以本地客群为主要消费目标客群;增城的其他区域相对而言商业发展不如新塘和荔城双核突出,整体发展不均衡。随着近年广州第二机场、高速、城轨、增城客运站等交通设施投入使用,增城交通通达性更强;越来越多楼盘在建设以及交付,增城板块表现突出,居住人口不断增多,发展多层次的商业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,其中,社区商业服务对于满足近距离的生活需求起到较好的完善作用。
3
合理配套社区商业,与住宅销售相互促进
增城诸多大盘配置了业态多元的社区商业体系,如碧桂园凤凰城配套40万平方米商业,有东门商业街、西门商业街、凤馨苑商业街、凤妍苑商业街、凤锦苑商业街、交通中心商业街、星荟U-MALL商业街、岗丰商业街等,拥有永旺、麦当劳、中影、星巴克、必胜客、屈臣氏等连锁商业品牌。
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分析,从数据来看,如果楼盘项目的商业配套比较完善或者能够符合片区发展、居民消费的特点,商业租金和住宅销售价格可互相增加20%左右,甚至商业租金增加的比例更高。但并非所有配置社区商业的项目都能有良好业绩,宏观层面数据显示,50%的项目中商业配套较为合理,另有50%则不匹配,存在位置分布或经营管理不理想的失败案例;从微观层面的项目上看,约有80%以上社区商业配套能取得成果,商业租价和住宅售价拥有20%以上的增长。
社区商业合理配置的原因,黄韬总经理表示,主要在于社区商业能否做到适合所在区域和楼盘居民的消费情况,也要看商业营运管理的能力。项目设置社区商业配套,但不盲目求大、求多,根据小区实际人口、周边是否存在综合性大型商场等商业配套,可尝试做“小而美”“美而专”的商业,侧重满足居民基础消费需求的基本商业,比如餐饮,便利店等。
商业配套有不同层次,目前社区商业等业态在满足基础消费的层次,如衣食住行、社交等。室内滑雪、高端教育机构、古董收藏与展览、画廊、私人博物馆等文化精神层面、体验式的商业服务发展,还需要时间和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