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图羊城晚报记者詹青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,越是狂风暴雨的夜晚,人会越发安宁。
当门窗把风雨遮挡在屋外的时候,你会发现,“遮风挡雨”原来不是一个功能描述的词,而是一种温柔、悲悯、包容,是一个很温情很美好的词。
鸟安于巢,人安于枕,安全感,是家给人最大的安慰。
而安全感,也是一个家居布置与功能设定的核心需求。
那么,如何给空间营造饱满的安全感?
也许小动物和小孩子最擅长用行动来解释空间安全感了。
很多铲屎官会吐槽,据说纸箱会自动长出猫来,猫对封闭狭小空间有一种莫名的迷恋。
其实小孩子也是。记得我小的时候,特别喜欢钻到床底下去玩,甚至把我所有的玩具都搬到床底下。
其实床底下根本就直不起腰,舒适体验并不佳,但是不影响我在里面呆一整天,如果有客人来更好,我就在里面观察客人的鞋子与裤管,偷听大人们聊天,那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。
从直观来看,相对封闭、给人包裹感的空间更能给人以安全感。
其实在家居空间设计上,一个家是可以有这样一两个空间存在的,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。
这里比较推荐的一个设计是卡座餐桌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在很多餐厅,卡座的设计非常流行,目测也最受顾客喜爱,常常被第一时间占据,这似乎是一种本能——那就是安全感的寻求。
而这主要源于人类心理的“背后不安全感”,人类的眼睛和很多动物可以360度无死角的视野不一样,背后是盲区,在进化的过程中,就形成了一种背后受袭的警惕感和不安全感,卡座餐桌很好地满足了这种背后的安全慰藉。
更喜人的是,卡座餐桌不仅给人安全感,其实功能性也很强,尤其适合小户型。
一方面,省去了椅子之间的空隙,可以容纳更多人;另一方面,卡座下面往往可以作为收纳所用。
安全感与舒适感从来都是一体的。
又比如另一款非常流行的设计:榻榻米房。与卡座类似,榻榻米的落地、空间半包裹的状态,也很能给人以安全感。
我有一个朋友,甚至把一个房间做成榻榻米房。
在这个房间里,可以喝茶,当客房、书房、儿童活动房,可坐可卧,后来朋友说,就算来了客人,也几乎没人愿意去客厅。有一次朋友带了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做客,好动的孩子居然在几个小时内都没有离开过这间房,玩够了,趴在榻榻米地垫上睡着了。
能让人迅速放松下来的空间其实还有很多,比如包裹性很强、给人拥抱感的沙发;一个明亮、安静、洁净、舒适的卫生间;能让人回归大自然,获得片刻安宁的阳台等等。
一个人的感觉有多么细腻,空间便可以有多么细腻。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有多么丰富,空间便可以有多么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