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图羊城晚报记者詹青
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刹那会特别热爱自己的家?
比如,在夜雨淅淅沥沥时,会不由地想起“何当共剪西窗烛、共话巴山夜雨时”的诗句,古人的思家,也是发生在夜雨时节。
遮风避雨,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层面的表达,而是一种情感上的倾诉,这便是家给人的最深层的意义。
家的存在价值,首先是一种安全感。然而,人又是喜新厌旧的动物,常常不由自主去追求新鲜感。
所以,让家拥有焕新的能力与空间也是有必要的,此时,往往要靠软装。用旧物重新搭配组合,赋予旧物新鲜的价值;又或者是增添一些新的点缀,给空间注入新的感受……其实,和女人穿衣打扮一样,每天都要花点小心思、每季都要添点新衣物。
不过,记者认为,高明的软装应该是不抛弃旧物、又能获得新体验的设计与组合。
两样平淡无奇、天天都看到的旧物,重新搭配在一起,重新焕发活力。不抛弃旧物,不仅是因为旧物寄托了我们的感情,而且是一个家的安全感载体,一味抛弃与改造,不可能是家的常态。
我们可以作以下一些尝试:
1.探索家居空间。把旧家具换个地方摆放,重新组合小饰品,说不定会产生新的主题与感受。
2.重启陈年角落。原来遮挡的地面或墙面可以彻底扫除,又或者动动脑筋充分利用这一空间。
3.适当换一些软装饰品。换一套沙发套、换一卷新窗帘或者添置几盆盆栽……
可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变化,有时,换一种色彩,给家的感受会完全不同。
我们每天穿衣吃饭,都会计划一下:今天吃什么、穿什么。“吃货鼻祖”孔子说,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我们常常在口腹之欲上比较讲究,但在居住品质上却十分将就。
房子住几年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有太大变化,但家却不可以,房子要成为家,就得承载情感,让它焕发生命力。
念旧,是情感的依存;焕新,是生命力的表现,两者缺一不可,家,便是安全感与新鲜感博弈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