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(02007.HK)于3月27日交出2019年度成绩单,各项指标显示,该集团在盈利持续增长的基础上,经营风格更趋稳健。
2019年度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,碧桂园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,共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5522.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6237万平方米,同比分别增长10.0%和15.2%。
碧桂园披露的业绩显示,该集团于2019年全年实现总营业收入约4859.1亿元,同比增长28.2%;毛利润1266.4亿元,同比增长23.6%;净利润约612亿元,同比增长26.1%;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401.2亿元,同比增长17.6%;基本每股盈利1.85元,同比增长14.9%。
与此同时,碧桂园继续强化现金流管理,期末现金余额接近2683.5亿元,头寸充足。同时,公司净借贷比率同比下降3.3百分点,仅为46.3%,且自上市以来连续12年将净借贷比率保持在70%的红线以下,积极落实“行稳致远”的发展策略。
目前,碧桂园已获国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惠誉给予投资级的BBB-企业信用评级。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另外两家——标普及穆迪也分别给予碧桂园BB+及Ba1评级,距投资级均只有一级之遥。2019年8月,穆迪又将对碧桂园的展望由“稳定”调升至“正面”,这反映了穆迪对于碧桂园强劲的执行力、稳健的财务管理的预期。
长期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,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
尽管当前经济形势复杂,但碧桂园坚持长期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,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、长期向好抱有坚定的信心。
碧桂园创始人、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:“国家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成就了碧桂园和我。如今农业现代化用先进的农机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,农耕人口少了,无数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正如同当年的我一样,都向往城镇生活的便利、就业、教育、商业和医疗等资源。如今城镇化还在进行中,凭借在全国广泛而均衡的土地布局,碧桂园已经证明了坚持城镇化路线所带来的竞争力,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。”
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3月27日在业绩发布会上说,疫情只是短期的“黑天鹅”,并不能阻挡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宏观大势。当前国内已初步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,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,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。中国城镇化依然势不可当,城镇化进程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红利期仍未结束,碧桂园将继续为老百姓建造更多安全、健康、美观、经济、适用和耐久的房子。
发展机器人、现代农业,打造“高科技综合性企业”
2019年初,碧桂园明确地产、机器人、现代农业是未来三大重点业务,同时提出碧桂园是“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”的新定位,指明了公司科技创新、多元布局的方向。
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自2018年7月成立以来,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、制造与应用,迅速搭建系统化研发体系,大力引进专业人才,集中开展重点产品研发、关键技术攻关,同步实施系统化产业布局。
截至2019年底,博智林共招募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超过3000名,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。众所周知,专利从提交申请到获得授权,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,短则6至10个月,长则3年甚至更久。一般的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受理、初审、公布、实审和授权公告等阶段。博智林在成立仅一年半的时间里,已经获得授权327项,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。
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,是碧桂园下属全资子公司。碧桂园农业布局农业全产业链,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,包括前端研发,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的中端生产组织,以碧优选社区门店为主体的终端销售。
2020年3月9日,碧桂园农业对价3亿元收购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80%股权,成为华大农业控股股东。业内人士认为,这是中国农业领域一次非常有特点和规模的并购,碧桂园有望利用自身庞大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,结合华大农业的科技优势和在农业领域10余年的研发积累,打造覆盖研发端、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。
碧桂园持续围绕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和新动能,机器人建房、机器人餐饮、现代农业等新业务均有显著进展,“多元布局、协同发展”的格局已气象初显。